






【博物馆里看宝藏】
记者甫一进入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青州博物馆,便被馆内游客高涨的观展热情所感染。“你知道我们新馆开馆以来接待了多少游客?”青州博物馆副馆长周爱青说道,“自2023年5月15日开馆已有400多万人前来观展,2024年接待游客200多万。”
这一数据对于绝大多数县级博物馆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青州博物馆用了两年就达到了。这座兼具高台、阙楼、坡屋顶,颇具汉唐风格的传统建筑,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
拾级而上,来到博物馆二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以大理石为底、以铜为基的壁挂雕塑。雕塑自上而下分别为赵秉忠殿试卷、东汉“宜子孙”玉璧、龙兴寺佛教造像三件镇馆之宝。
“青州博物馆馆藏文物6万余件,陶瓷、青铜、书画等门类齐全。其中,国家珍贵文物有3000多件。”周爱青说,三件镇馆之宝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文物价值,更在于它们蕴含的美好寓意。
在二楼青州历史陈列展厅的醒目处,展出着400多年前明代状元青州人赵秉忠的殿试试卷。刚刚过去的6月是“考试季”,来到此地观摩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明代状元殿试试卷全文共2460字,每字用一厘米见方的馆阁体小楷写成,大小一致,无一误笔。尤其是在卷首,万历皇帝御笔书写的“第一甲第一名”6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科举制度延续的近1300年间,保留至今的明代及以前的状元卷仅此一份。许多家长学生来此打卡,都是为了沾一沾‘文气’,希望考生妙笔生花、金榜题名。”青州博物馆藏品部主任付卫杰介绍。博物馆据此推出的“可以喝的‘状元墨’”文创饮料也备受游客推崇。根据青州系列文创打造的“山东手造·礼遇青州”品牌,已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品牌。
东汉“宜子孙”玉璧,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形制最完整、体积最大、质地最优且艺术价值极高的同款铭文大型玉璧。玉璧出廓处镂雕双龙纽。纽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堪称点睛之笔。“长宜子孙”是汉代常见的吉语。从这块珍贵的玉璧也能看出,祈愿子孙昌盛、家族兴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望。
来到四楼,迎接八方游客的便是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它涤荡人心的笑容,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青州微笑”。这些佛教造像多为1996年出土于龙兴寺遗址窖藏。这批文物时间跨度长达500年,上至北魏晚期下迄北宋,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其中,尤以北齐佛教造像最具特色。简洁明快的造型、少雕饰或不雕饰衣褶的做法成为青州风格北齐样式的典型特征。
圣地沧桑龙兴寺,辞韵风骚贯古今。龙兴寺佛教造像唯美精致,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虽历经岁月更迭,却仍静看世间沧桑。佛像嘴角那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向永恒。
无论是金榜题名的喜气,还是家族兴旺的传承,抑或是迎客四方的微笑。这些寄寓在国宝级文物中的美好,成为海岱都会与游客的双向奔赴。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中国文博策展领域最高荣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海岱惟青州”,青州曾是《尚书·禹贡》所载的“九州”之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7000年人类文明的历史。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曾在这里留下印记。“我们希望让更多人通过博物馆了解青州,为公众带来文化新体验,并进一步带动当地文旅经济发展。”青州博物馆馆长曾磊说。
山东潍坊:文化书院精准惠民

空气大炮轰鸣、色彩神奇消失、气球坚韧不破、掌中火焰跃动……一个个奇妙的实验让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健康街社区的科学实验室中充满欢声笑语。社区把专业的科学小课堂“搬”进小区,20多个孩子在这里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这是社区打造的文化书院,将学校知识小课堂同社区文化大课堂结合,打破文化资源的共享壁垒,实现儿童友好“小切口”撬动社区治理“大民生”。
“文化书院既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家长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体验家门口的幸福。如今,靠文化的力量阵地建设起来了,队伍带动起来了,人心更凝聚起来了!”健康街社区党委书记李倩倩说。
为满足城乡社区群众高品质、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潍坊试点推进城乡文化社区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现全龄段服务覆盖。
文化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力求精准惠民,实现在家门口为精神“充电”。
夜幕降临,奎文区樱南社区的舞蹈教室里依然热闹非凡,原来是夜校的瑜伽班开课了。“我们在工作日晚间和周末开设非遗、舞蹈、书法等课程,让上班族能在忙碌工作之余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很受辖区居民的喜欢,每次课程名额很快就被一抢而空。”樱南社区党委书记王颖介绍。
奎文区面向中青年职业发展与生活需求,推出“职业赋能”“生活美学”两大课程板块。其中,“职业赋能”板块开设新媒体制作、咖啡品鉴与制作、珠宝翡翠鉴赏等课程,结合时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向打造优质课程;“生活美学”板块开设瑜伽健身、古典乐器演奏等课程,满足中青年人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
对于部分老旧小区,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很高,提升老年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尤为重要。在潍坊青州市海岱苑社区的书画室里,78岁的李智祥在案台前挥毫落纸,20分钟不到,一幅《硕果图》一气呵成。书画室里还有十余位退休老人练字、画画,共同切磋。
“现在社区为我们居民创建了海岱书苑、曲艺大舞台、书画室、睦邻会客厅等多个特色文化空间,文化活动也多,真正让我们老年人感受到了幸福的生活,也让更多的居民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李智祥说。
在潍坊昌乐县西湖社区的“超然书房”,儿童绘本、文学经典、养生书籍等图书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十余位社区居民正沉浸地遨游在书籍的世界。“社区在‘超然书房’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亲子阅读等活动,这里已成为连接居民情感的纽带,是邻里交流、文化共享的‘全龄化’文化服务阵地。”西湖社区党委书记杜雅洁说。
如今,潍坊在文化书院的建设中,鼓励全年龄社区居民当主角、唱大戏,激发参与文化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激活社区文化创新力。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建设文化书院,可以更加精准有效提供向上向善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将基层群众凝聚在社区,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区风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云波表示。
打开“看青州”看评论